第(3/3)页 董绅告其名,其父其母也皆禀通,令其知晓父母皆逝,包括自身与其的相遇相知,桩桩历事,张月稀忘却幼时天伦,故即便父母未在,也无甚愁伤。 时日渐长,三载匆匆即过,张月稀即要尽复前忆,那时昔事刺骨刻心,旧事突现,后事难计。 董绅于三年内日日寻法缓情,然终未得解,张月稀心中郁结难消,苦忧仍存,至亲骨肉离世之痛,触动弱疾致抑郁求亡。 世间冷暖尽览,自古悲时在人心,二人难分难舍,张月稀托不得早入天轮,弱虚枯血而亡,董绅碑下泣泪,送妻入土,心寄明月不如心,繁星拢夜空愁人,由后夜夜月下思月稀,举目望星辰,仿若霁月上,独坐不见人。 似数年之后,一夜泪中涌血,肝肠寸断,猝亡月下不题。 这一段悲凄情事,悱恻动人,广为玉笛山人所知,竹林居人唤村为“月殇居”,只为记怀董绅月稀二人。 玉笛帮曲生观观主杨萱儿一日进月殇居游看,闻一位老妇诉讲医圣董绅与弱女月稀之事,颇觉触弦动心,为能将此感人至深的情爱流传于世间。 特宿月殇居数年,创制笛曲“月上愁”,此曲感人伤怀,环折多绕,听曲者仿若历经缠绵虐人的情遇一般欲罢不能。 多有闻者心性沉变,企盼偶伴与己共度余生,杨萱儿也由此雅名远拨,然一日遁入深山,不理尘际。 笛曲“月上愁”曲谱繁杂,即便摆谱与人,也不得尽学,玉笛山几乎人人皆熟此谱,却吹奏不出妙曲,唯帮主张璐与青瑶观主陆云湘稍会些门路。 然只若冰山一隅,皆非杨萱儿那般扣人心弦,意境斐然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