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佛门常说:“杀生者,得短命报。”众生任何的起心动念,都会召感业力果报,不是不报时候未到,时候一到必定受报。 王朴算定世宗本来能做皇帝三十年,他的残忍,让他最终只坐了六年的江山。顺便提一下,那个在扬州屠城的多铎,是染天花死的,死时三十六岁。 周军屠城之时,赵匡胤骑马走到一条小巷,刚好看到一名无头女尸,倒在路边,在她的身下,有一个小孩正依偎在妇人的怀里吃奶。 赵匡胤于心不忍,他命人抱起孩子,好生照看。接着飞马向柴荣请旨,要求收留战事中留下的孤儿,柴荣想了想,还是答应了。 于是,楚州城很多孤儿得以保全,这个巷子里的人也因此得以活命,从此这条巷子就取名“因子巷”。后来楚州百姓为了感念赵匡胤的仁义和活命之恩,又将因子巷更名“多子巷”。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,赵匡胤仍能保持一颗慈悲心,的确难得。 ◆ 南唐皇帝的离间计 紧接着,后周大军接连攻克扬州、舒州。 显德五年(958)三月,柴荣抵达仪征,到达长江北岸。 赵匡胤率领战舰追击唐军,一直追到长江南岸,焚烧敌军营寨,在迎銮江口、瓜步(六合之战,大败南唐齐王李景达的地方)多次重创南唐军,大胜而归。 “又是赵匡胤!此人能抵得上我十万兵,有他在,我大唐好不了!” 南唐中主李璟又掀开自己的小本本,上面赫然写着:赵匡胤,三十二岁,殿前都指挥使。 “怎么办?”李璟苦思冥想,想破脑袋地想,终于想到一条离间计。 他派人偷偷带了招贤信,表达了自己慕求贤人,如渴思饮的心情和诚意,同时带上三千两白金,前往仪征,许诺高官厚禄、荣华富贵、美女黄金,想把赵匡胤挖过来,为自己所用。 这是赤裸裸地挖后周墙角,作为一名大周皇帝的磕头兄弟,赵匡胤同志立场绝对坚定,拒绝腐化,永不叛周,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南唐的贿赂,把李璟的密信和三千两白金,如数上交到内府。 李璟的离间计彻底失败。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,赵匡胤又带人将仪征江边的犄角旮旯,能驻军的地方,清查了一个遍,确保没有一名南唐漏网士卒。自此,长江北岸各州全线平定。 得知赵匡胤拒绝了自己的抛出的橄榄枝,李璟简直快要崩溃了。 江北各州全部失守,柴荣屯兵的仪征距离国都金陵的直线距离不足百里,金陵已经人心惶惶,似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自己,他实在是顶不住了,决定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冀,向后周称臣。 李弘冀是李璟的长子,当时民间有传闻说:“有一个真人在冀州,开口张弓向左边。”李璟听说之后就给长子起名为弘冀。 李弘冀是南唐最有军事才能的皇子,他曾经大破吴越军,斩首万级。 面对南唐这么强的接班人,这么能打的对手,柴荣当然不允许李弘冀继位。他诏令李璟:称臣可以,传位不可以,这个位子你还得继续坐下去。 皇位成了烫手的山芋,扔又扔不掉,躲又躲不开,李璟这个郁闷哪。他不知道大周皇帝接下来会怎么对付南唐,金陵还能不能守得住,如果守不住,要不要现在迁都。 为了讨好柴荣,稳住柴荣(这时候就要给柴荣戴高帽唱赞歌,多说几句拜年嗑),他立即遣使奉表,同意献出江北十四州(已被后周占领了),削去帝号,改称南唐国主,从现在开始,使用大周年号纪年,纳贡称臣。 夺得“淮南十四州”,恢复了江淮漕运,柴荣已达到了自己征唐的目的(他本不想灭亡南唐,只想着让南唐臣服自己,让自己抽开身,去打契丹,收复被石敬瑭卖掉的燕云十六州)。 显德五年(958)四月,柴荣自扬州班师回京。 至此,周唐大战结束,大周的边境推至长江岸边,南北均衡的割据被打破。南唐从此一蹶不振,再也无力与中原政权抗衡。 柴荣三次征唐,震慑了南方大小割据势力,为北伐契丹扫除了后顾之忧。 赵匡胤又一次战功赫赫,显德五年(958)五月,柴荣发出嘉奖令,加封赵匡胤为忠武军节度使。 官做得越大,责任也就越大,赵匡胤已经为即将开始的北伐,摩拳擦掌,厉兵秣马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