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6回忆录16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景熙帝忙于国务之际,亦未忘继承人之培养。皇子慕容彦时年六岁,聪颖好学。景熙帝亲自为其遴选师友,不仅包括当世大儒讲授经史,更特意安排了科学院博士讲解格物之学,甚至让精通海贸的官员、曾随船远航的商人,以故事形式,向皇子讲述海外风土人情与世界大势。

    一日,慕容彦问:“父皇,为何我们要造那么大、装那么多炮的战船?太师说,王者应以德服人。”

    景熙帝携子至殿外,遥指东南方,温言道:“彦儿,德政是根基,如同大树之根,深扎于土。但若没有强壮的枝干(指军力)和繁茂的叶片(指商贸、文化),如何能为树下之人(指百姓)遮风挡雨?远方若有豺狼窥视,仅凭仁德之言,可能使其退却?强大的水师,是为了保护我南夏商旅的平安,确保我南夏与万国交往时,其‘德’能被倾听,其‘利’能被尊重。德与力,如鸟之双翼,缺一不可。”

    慕容彦似懂非懂,却将此言牢记心中。景熙帝此举,意在培养一位不仅熟谙传统治国之道,更能理解全球化时代复杂性的接班人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五、景熙四年的太庙展望

    景熙四年春,景熙帝循例于太庙祭祀。相较于永曜七年那场宣告功绩的“告功之誓”,此次祭祀,景熙帝的祷文更侧重于反思、前瞻与凝聚共识。

    他在列祖列宗神位前,坦然陈述了当前面临的产业失衡、文化碰撞、海权挑战等新问题,并阐述了已推行及将要推行的应对之策。他言道:“……孙臣慕容瑾,不敢忘创业之维艰,守成之不易。今承平之世,尤需惕厉。内则固本培元,引导资本归于实业,鼓励科技开创未来;外则敦睦邦交,以我之文化融汇万邦,以我之武备保障通衢。愿列祖列宗庇佑,使南夏不仅享全球化之红利,更能驾驭全球化之风浪,根基永固,枝叶长青……”

    祭祀毕,景熙帝宣布大赦天下,并再次减免部分赋税,尤其向受产业调整影响的地区及坚持技术革新的工坊倾斜资源。

    通过这次太庙祭祀,景熙帝成功地向朝野内外传达了一个明确信息:景熙时代,是一个在继承中勇于变革、在繁荣中不忘忧患、致力于让南夏盛世在全球化浪潮中行稳致远的时代。

    太上皇帝慕容曜于后宫闻之,欣慰地对左右言:“瑾儿已深得为君之要。守成非守旧,开拓需根基。南夏之舟,航向更深阔的海洋,他掌舵,朕无忧矣。”

    景熙年间,南夏这艘巨轮,在慕容瑾的驾驭下,开始调整风帆,加固船体,以更加稳健、自信的姿态,驶向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知深海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