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0章 工部的反应-《古代科举日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对对,我也有这种想法。”另一个附和道,“虽说农书不少,有些农书也挺有用的,看了能对农事了解不少。但那样的书,连我这样的人都看不进去,何况小孩子呢?《种田记》这话本却是不同,让人看了热血沸腾,不忍释卷。不知不觉看完后,就恨不得当即把书里所教的法子试上一试。什么是寓教于乐?这就是寓教于乐。真得让国子监那帮老家伙好好看看,免得他们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。”

    关乐和回过神来,笑道:“我是觉得,这再生稻的出现,对于我们大宋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。咱们得向皇上禀报才成。”

    但前文说了,但凡家里有点钱的人都会买田置地,做为一项稳定的投资。这些人可以不看话本,但稻田里的异动却瞒不过他们的眼睛。

    于是这这么一传十,十传百,知道再生稻的人越来越多,从而导致大家反过来对《种田记》感兴趣,跑去书铺买书。而随着再生稻的收获,这本话本在是京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。庄越印刷的一千二百本早已告罄,又加印了五百本都不够卖的。庄越在请示了杜锦宁之后,又继续印刷。

    虽然相比起整个京城的人口来说,爱看话本的人不多,像郭白这样关注到《种田记》的人更少,有兴趣对书中所写的再生稻进行探究的人就更少了。

    “我要去再买两套话本,好好保存起来,以后当作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。”一个想得比较远的人道。

    这时,一直没有作声的陈主事开口了:“大家都为这话本欢欣鼓舞,我倒是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。《汉书》有云:‘籴甚贵,伤民;甚贱,伤农。民伤则离散,农伤则国贫。’可见,稻田里产量多了并非好事。再生稻是否推广,需得谨慎啊。这写话本的不通过咱们工部,就擅自发表这样的文章,导致粮食产量增加,引起民众效仿,以我看其行为已构成扰乱国事的罪行了。我建议,咱们派人把他控制起来,禀明圣上再对其进行处理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大家听了这话,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“《种田记》里引用的农事知识十分精确,再生稻设想更是不得了,事实证明还成功了。这个写话本的人,了不起啊。”其中一个官员道。

    毕竟人家都做到这一步了,而且还真不留名,要说这人有什么企图,还真说不过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没听说是你孤陋寡闻。”陈主事冷哼一声道,“谷贱伤农,古而有之。粮食产量增加了,稻米的价钱自然要往下掉,庄户人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,却卖不出价,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”

    “陈主事这话,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。”关乐和望着他,冷声道,“我还没听说过,粮食产量增加,不是一件好事,而是一件坏事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