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5章 气象-《望族权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比如因为赋税减轻,城郊那些农户,如今再无衣食之忧,当冬季来临,再也不会成群结队入晋阳城乞讨,因为摊贩增多,官府平抑物价,甚至还会教授摊贩茶点、羹汤等膳食烹制方法,只需十钱,往往便能满足口腹之欲,于是那些生活日渐丰足的农户,在农闲时候,竟也有乐趣资本入城闲逛,看一番市井繁华,品尝过去不敢奢想的“美食佳肴”。

    “老汉活了七十岁,总算是在闭眼之前,领受投胎为人之乐。”

    ——这是有回十一娘“微服私访”,在明榷坊内的一处小摊档,亲眼目睹一个带着曾孙入城游玩的老者心满意足的感叹,老人家虽说须发染霜,脸面手掌尽布岁月与劳作造成的皴裂,可说这话时,却是喜悦难捺。

    老汉的话引起的是一片赞同。

    “可不是,从前如我们这些人,哪里想过有朝一日还能坐在晋阳城中胡侃闲扯,享受别人侍候,就说这碗冷淘,虽说只值两、三文,那也不是咱们这类人日常能够花销。”

    “花销?谁若白给我三文,让我叫他声爹我都愿意!”

    “那时真想着,这做人有何趣味,还不如做猪狗,临死前至少可以吃饱。”

    “我那闺女,因从前养活不了,早早卖充了仆役,说她主家养那玩犬,日日竟然还能吃上参葺,跟着一堆仆婢侍候呢,咱们这些人,便是想当猪狗,怕也没那等福气!”

    “这话可是胡侃了,你闺女既然已经卖作奴婢,哪还能拿主家之事与你闲扯。”

    “我可不是胡侃!原是赋税过重,实在不能煎熬,狠心卖了女儿才有钱带着家人逃亡,听说太原府实行新政,鼓励流民返乡,这才又拖家带口回来,虽然田地已经不能拿回来,我父子两个却有幸成了窑工,一年下来,有了积蓄,吃住不愁,便牵挂起女儿来,废尽心思打听得女儿卖去哪家,多得有尹明府斡旋,为女儿赎了身,如今也算一家团聚。”

    于是原本素不相识的食客,又是一片感慨与为他人庆幸。

    十一娘记得自己当时忽然眼中酸涩,几乎想要落泪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