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七章 后宫有喜-《年方八岁,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!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一连数日朝野上下议论不休,就前线急递归都奏报,有太多人想要探知情况,毕竟这牵扯到的太多了。

    早于别人一步知晓,就能赶在别人前面抢占先机,只可惜这消息封锁的太过严密,内廷是想都不必妄想,自天子掌权亲政之初,内廷就不断进行整顿,涉及内廷的消息,是一点都传不出去。

    这也就叫太多人的目光,都聚焦在被天子急召进宫的文武重臣身上,还有些,则把心思花在大都督府、兵部有司身上,毕竟前线都打仗了,还取得了战绩,不可能说大都督府、兵部有司毫不知情吧?

    没有这个道理啊。

    事实上这些人的主意都打错了。

    针对征讨东逆一战,是仅限于初筛中枢决策层范围,在敲定了该项战略后,便在暗中秘密推进。

    而涉及东逆前线战况,又是在这基础上,进一步缩小了范围,让核心中枢决策层获悉此事,并就可能出现的状况,不分内外,以最快速度拿出对应章程与应对,确保发生突发状况能第一时间解决。

    楚凌用自己的方式,在大虞中枢构建层层防护,加强以他为首的核心统治下,还确保了军国机要不致外泄,与此同时紧密凝聚一批核心力量,就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困境,能在他的意志下迅速形成统一应对。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模式,可以大幅提升效率,这对现阶段的大虞很有必要。

    故而想在短期内探查到核心机密,好从中谋取好处或别的,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,这恰是楚凌想要的。

    他要的就是这种绝对掌控下的滞后性,特别是牵扯到国计民生的大计,往往相错一定时间,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截然不同的。

    在这相错下,信息的滞后性便成为一种无形的利器,掌握先机者生,滞后者亡。

    楚凌深谙此道,故以静制动,任外界风起云涌,朝中猜忌四起,他只稳坐中枢,令出一脉,层层递进。

    每一道指令如暗流涌动,不露痕迹却精准抵达,待众人恍然之时,局势早已翻篇。

    这种掌控不仅仅是权术的运用,更是对时局节奏的极致拿捏,让所有试图投机者无隙可乘。

    他既不急于昭告天下,也不愿过早平息议论,反而借势引导,将朝野注意力悄然转移,而利于社稷的布局已在无声中落子。

    “中枢有司里,还是有些不老实的。”

    虞宫,大兴殿。

    楚凌身倚凭几,御览着所持密奏,眸光如刃,“一个个不老实做好本职,确保中枢的有效运转,看来朕对他们还是太仁慈了!”

    李忠低下脑袋,如木头桩子一样。

    “与先前所探,核准汇总后,将与近来时局相关的,一并发派到锦衣卫去。”过了片刻,楚凌合上密奏,语气冷冷道:“折腾到现在了,是时候清除掉一批跳梁小丑了,看着叫人心烦。”

    “奴婢遵旨。”

    李忠立时应道,随即退下传令。

    大殿内静悄悄的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忠所领梅花内卫就监察这一块儿,主要集中在内廷有司,宫禁方面,外朝有司主要高官,制度完善是一方面,但必要的监察也要有,在这个至尊位上,信任是很奢侈的事情。

    人心也好,人性也罢,可不是一成不变的,这是说不准在哪个时候,因为某件事,就产生微妙变化了。

    为何天子是孤家寡人?

    从根子上来讲,当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上时,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些是非与变数。

    看着御案上所摆奏疏,楚凌眼神有些许变化,在朝野间这几日不消停下,针对征讨东逆而需解决的各项部署,在核心决策层的发力下,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逐次明确,这对后续的布局是有正向支撑的。

    楚凌的目光,从御案上挪向不远处的舆图上,脑海里浮现出种种,一定的时间抢了出来,接下来就看对应的群体,如何在后续开展好工作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,御史大夫求见。”

    殿外响起的声音,打断了楚凌的思绪。

    “宣。”

    随着楚凌的声音响起,不多时,一道身影就出现在殿门处,在楚凌的注视下,暴鸢低首走进殿内。

    “臣…御史大夫,暴鸢,拜见陛下!”

    “免礼吧。”

    看着作揖行礼的暴鸢,楚凌露出淡淡笑意,“卿此来见朕,是有什么要奏报?”

    “陛下英明。”

    暴鸢回道。

    受东吁前线急递影响,本该当面指出所编《大诰》种种不足,此事也耽搁下来了,不过楚凌在解决了对应事宜后,抽出时间进行批注,对《大诰》编撰,楚凌是重视的,这是大虞的泄压阀,在今后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毕竟常设监察再多,也难保在距离远的地方,出现只手遮天,以权谋私,徇私舞弊,逼良为娼等不法之事。
    第(1/3)页